热门文章
引领京瓷成为精密陶瓷第一,稻盛和夫:「倾听产品在说话的声音」
发表时间:2025-03-07 点阅:707
投入了对产品的深切意念,才开始听得到「声音」
以下是创立京瓷之前,我在任职的企业做研究的故事。那时把粉末固定,制成形状,然后放进小小的实验炉里,加温让材料烧结。我的技术不足也是原因吧,总之就是烧不出好的东西。在烧的过程中,到处凹凸不平,只能烧出像鱿鱼干一般的东西。我不知道为何烧的时候会弯曲,那时几乎每天都是一边推测、一边重复在做实验。
过程中我终于了解,原因是冲压时上方与下方的加压方式不同,导致粉末的密度不同所引起的。密度低的下方烧的时候缩幅比较大,所以就往下凹陷进去,经过很多次实验所以知道原因。当然书本里不会告诉你这种事,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发掘这些现象。
问题是,就算我了解凹陷的机制,但是怎么做都无法让密度保持一定。我必须交样品给客户,心想一定要早点做出来才行。虽然我努力用心改变方法去烧,还是烧不出想要的东西。
有一次,我很想知道到底在烤炉里是如何凹陷弯曲的,想看看样子,所以就在炉上开了一个小洞,从小洞窥视里面的状况。还有到底在哪一种温度时、以什么方式弯曲。
我仔细地观察状况。结果真的就在温度上升时开始弯了。无论做多少次实验,东西就像活的一样会弯曲。看着看着实在无法忍了,不知不觉产生冲动,想用手伸进洞里把东西压住。
因为炉里面是一千多度的高温,如果真的这样做,当然我的手瞬间就融化了。明明知道危险,还是会不自觉地想把手伸进去。我想,除非到这种拚命努力的地步,应该是听不到「产品在说话的声音」吧!
事实上,就在我很想将手伸进去压的时候,突然开始留意到「高温时如果压住就不会弯」。因此,我就找具有耐火性质、适当重量的东西压在上面烧,结果真的就做出表面平整的产品了。或许这也是从倾听「产品的声音」所导引出来的解决方法吧!
对自己研制的制品还是要充满无限的感情。我认为除非注入像「想抱着自己的产品睡觉」的心思,否则是无法做出优良产品的。
倾听产品说的话,做出最完美的产品
我想到一则与「想抱着自己的产品睡觉」相关的故事。很早以前,有一个广播电台的广播用机材坏了,需要替换零件。坏掉的零件是冷却广播用真空管的「水冷式腹卷机」。三菱电机公司连络战争期间生产腹卷机的管线业者,业者说,因为已经遗失技术,所以没有办法制造。感到无限烦恼的三菱电机,跑来刚刚成立不久的京瓷。
对只做过小东西的京瓷而言,那是超大型的产品。当然,我们也没有生产的设备。话虽如此,我却回答对方「可以做」,所以真的就不做不行了。
问题是,制作大型的陶瓷制品并非容易的事。虽然使用的原料和一般陶瓷器一样,但是由于尺寸很大,因此在成形、干燥期间很容易产生裂痕,甚至破裂。如果外表先干燥,就会产生裂痕。所以,一定要做到平均速度的干燥。再者,如果干得太快也容易破裂,因此必须用布把还没全干的柔软产品包卷起来,不时吹上水雾保持湿度,因此才能逐渐地让全体达到干燥。更重要的是,为了避免产品因为太重而变形,夜间还要抱着产品,选择在温度较适中的窑边,慢慢旋转,烘干制品。
现在想起来,那时几个晚上都抱着产品睡觉。在那段期间,我几乎是定睛一直观察著产品,也因此,我听到了产品对我诉说的话。
在《京瓷哲学手册》里有「制作最新、最完美的产品」这个项目,强调要做出崭新、完全找不到缺点的完美产品,这过去的经验其实是有关连的。
别把损失视为当然
虽然,我所谈的是陶瓷这种特殊业界的故事,但是我现在提到的事,并非只限于这个业界才会发生。无论制造任何商品,流通业者的工作也一样,无论是哪个业种,都应该要力求完美才行。工作时一定会发生很多耗损,但是如果把这些耗损视为理所当然,就会产生问题。
「员工在作业中会弄掉、弄破或弄丢产品,要处理的产品数量那么多,这样的耗损是理所当然的吧!」你不是这样想吗?我认为不应该把这种耗损视为理所当然,只要能减量、再少还是要减。能贯彻这种完美主义,企业应该很快就会改变。
从父亲那一代做到今天,加上自己这十年、十五年都是这样做的,因此决不会错,我们都会做出这种定论。不过,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思维,洗耳恭听产品是否有发出哭声。倾听产品的声音,就是在改善、改良企业的切入点。
我偶尔会陪妻子去超市购物,有时会看到那里会卖一些有缺损的糕点。即便是我们这些外行人看不懂的一点点伤,食品的售价就会减为一半甚或三分之一。此外,在家具店里,外表只有一点点受损的东西就会变成特价品,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。
当我想到,只是一点点的损伤,价格就立刻掉到一半,我就更觉得应该在制程中非常小心地处理产品,认真调查在什么地方发生这种错误,然后设法改善制程。我认为无论从事任何生意,这样的态度都非常重要。
欠缺谐调感觉的人无法发觉缺陷或异常
还有,对于环境的整理、整顿和清扫,我总是嘴巴念不停,一直要求。因此,就算我突然走进现场,大体上也都很干净。问题是,看看其中的办公桌和品检桌,经常会看到堆放的资料和纸张朝各个方向摆着。办公桌大致上都是四角形,纸张也是四角形,因此纸张放在桌面上如果有的斜放、有的横放,感觉上总是怪怪的。因此我总是会让一角对齐桌角摆放整齐。
「桌子是方形的,沿着桌边放东西,如果不平行就没有平衡感觉,感觉很不舒服吧?四角形的地方就保持四角形,请把边缘放整齐。」
如果有人将笔筒放斜斜的,我就会把它放回跟桌边平行的方向。我还因此变得出名。只要我一到现场,大家就慌乱成一片,赶快把桌上的东西重新摆得很整齐。
总之,这就是一种「谐调的感觉」。我经常在有颜色的纸上写出「爱、诚与谐调」,如果一个人在四方形的桌上会把东西胡乱放置,还不会感觉到不舒服,我想他既无法理解什么是好的产品,也应该做不出来才对。放在桌上的东西如果失去均衡的感觉,就会觉得很讨厌、心情无法平静。正因为拥有这样的感觉,到现场时才会留意「好像哪里不对劲」。如果不能对不谐调的东西感到奇怪,就无法察觉不良和异常的情况。就是因为这样,我才会嘴巴一直碎碎唸著整理、整顿这件事。
我认为这与「倾听产品说话的声音」也有关连,也是很重要的事。
►►本文摘自:《稻盛和夫 京瓷哲学(畅销纪念版):稳健经营的哲学与实践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