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维特的烦恼

点阅:1877

译自: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

作者: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著;杨梦茹译

出版年:2013[民102]

出版社:台湾商务

出版地:台北市

集丛名:经典小说:8

格式:PDF

ISBN:9789570528763

分类:世界文学  

无数时代的心声-年少的烦恼、憧憬与自由幻想的精神爱情因而是一种艺术、一种眷恋、一种恣意的沉溺。
 
瓦罕尔是一座属于歌德的城市,古典的都铎式房屋蜿蜓在迷宫般的石街小巷里;少年维特炽烈的爱情在小城里久久徘徊,驶过浓密的森林、狂飙著青春的牢骚-「在这个天堂也似的地方,寂寞是我心灵可口的止痛膏,这个明漾的春天以全然的丰沛温暖着我经常悸动的心。每一棵树,每一丛矮树篱就像一束花,你会希望变成金龟子,好悠游在这芬芳的汪洋大海之中,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滋养品。」
 
青春属于翩翩飞舞的舞会、日光下散步的叠影,以及一千个吻之深的魂牵梦萦-「我离去前问她,这一天是否能再见她一面?她同意,而我也来了-从那一刻开始,太阳、月亮和星星于焉运行,我既不知白日,遑论夜晚,全世界都消失了。」

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
 
1749-1832德国全才作家。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(Frankfurt am Main),最爱在美因河畔的大桥上漫步。少年时期接受父亲、家庭教师的教导,在语言方面显露天分,精通英、法、义、拉丁文以及希伯来文,更热爱诗歌,如荷马史诗。童年时曾患天花(1758年)。1756年8月28日爆发「七年之战」,法军占领其间,沉溺于法国戏剧中。战争结束之后,学习剑术。十五岁时,1764年罗马王加冕典礼使德国维持许多年太平日子,其间歌德邂逅初恋葛蕾琴,1765年,动身前往莱比锡(歌德称之为「小巴黎」),学习法律。大学生活不断遭受病痛的灾难,他形容自己「靠青春充沛的力量所撑起的天性,摆荡在恣意与忧郁的极端之间。」疾病令他必须返回法兰克福。1766年,热恋于铸锡匠的女儿凯特‧勋考普夫(Käthchen Schönkopf),出版诗集《安妮特》(Annette),1768年,结束恋情,颈部患有肿瘤,同年返回法兰克福养病。1770年康复。177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,1772年在帝国最高法院学习,与夏绿蒂.布芙(Charlotte Buff)相恋。1773年开始写《浮士德》(Faust)初稿。1774年完成《少年维特的烦恼》(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)。1775年魏玛公国亲王卡尔.奥古斯特(Karl August)邀请歌德去魏玛。1782年,歌德父亲逝世。1784年发现人类颚间骨。1786年祕密开始义大利之旅。1788年返国。1790年开始研究色彩学。1808年,歌德母亲逝世。之后出版《亲和力》(Die Wahlverwandtschaften,1809)、《论色彩学》(Zur Farbenlehre,1810)。1811年至1833年,完成自传《诗与真》(Aus meinem Leben: Dichtung und Wahrheit),1831年完成《浮士德》第二部。1832年逝世,据《歌德对话录》(Gespräche mit Goethe),歌德最后的遗言是:「再多一点光!再多一点光!」
 
译者
 
杨梦茹
 
东吴大学中文系、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德国文学系毕业。译有《恐惧的原型》等,著有《从忧郁到丰美:歌德的精彩人生》。教过《红楼梦》,演过广播剧,因而觉得幸运。最爱惊涛裂岸的碧海,以推敲韩非的理论度过职场困阨为乐;重然诺,欣赏扎实的人与优美的文字。

  • 导读序
  • 席开不夜话─《维特》从读者到译者
  • 歌德语录
  • 篇首语
  • 歌德年表